以下是一個淡水小漁民投書給漁業署長表達自己慘痛心聲的呼籲!!特轉給各釣友知悉!!
署長你好
我是一個淡水痛苦萬分的小漁民.但卻有著大格局,今向署長請問,請問署長對自己關心台灣近海漁業打幾分?
台灣漁業法規明訂很仔細但是執行卻很烏龜.近海明訂3海浬不準
下網捕魚.但在漁礁上.防波堤旁.岬角邊.幾百公尺就到處是漁網.署長你知道嗎?
政府用很大預算來投放人工漁礁.結果某些不肖漁民又跑去下網
結果造成海底形成大型廢棄蜘蛛網,政府撥預算給漁會負責清理
結果隨便拍照應付了事,署長你知道嗎?
違法捕魚向海岸巡防檢舉卻推給海洋巡防.海洋巡防又推漁業署.署長你知道嗎?
署長你曾經私下祕密北.中.南搭船巡視沿海地區嗎?
署長你有用心聽到我們海洋在哀號哭泣嗎?
台灣每年管制3個月禁止捕獲勿仔魚.但效果有限.一艘勿仔魚船一天下網2次捕獲約30~40斤.一個月平均出海20天.9個月共殺死5500~7000斤魚苗.署長你知道6000斤裡面有幾千萬隻魚苗嗎?
這只是其中一艘船就造成如此破壞海洋資源.署長你知道嗎?
台灣今日沿海漁獲會變得如此枯萎不是沒有原因.多是人為造成.
斗膽向署長大人建言...
1.嚴格取締3海浬之內下網捕漁.必要時殺雞敬猴
2.請專業潛水人員清理漁礁上漁網
3.沿海地區禁止捕獲勿仔魚
如此我們的海洋會自己用很快速時間康復
一項重大決定除選其輕重還要有前景與迫力.相信漁業署在沙署長大人領導
之下能寫下讓後代子孫歌頌歷史的一頁
總統信箱: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oopmail/mailform/mailform.php4
行政院院長 劉 兆 玄
http://www.ey.gov.tw/sp.asp?xdURL=mail/mail.asp&ctNode=1171&mp=1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長 王進旺署長信箱:master@cga.gov.tw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沙署長志一
人工魚礁
魚礁能改變海底地形,透過海流、潮汐、波浪等作用,水體能上下混合、形成渦流,攪拌海底營養鹽類,增進浮游生物的繁殖孳生能力。魚礁礁體的廣大表面積還能提供如藻類、腔腸、海綿、軟體、環節等無脊椎動物附著生長繁殖,形成餌料場,吸引洄游性魚類聚集滯留。魚礁堆放後的結構及其造成的孔隙、洞穴,能成為底棲魚、貝、介類及仔稚魚之棲息、繁殖與避敵場所,發揮保育海洋資源的功能,改善漁場環境,增加漁產量。 台灣沿近海魚礁區依設置之目的概分為三類,分別為大型人工魚礁區及小型礁區以及保護礁區。大型人工魚礁區以改良海洋環境,提供魚、貝、介類適當棲息場所,增加漁產量為目的。目前政府所公告的大型人工魚礁區劃分範圍與設置方式是以中心點經緯度為圓心,涵蓋半徑500公尺以內海域。大型魚礁投放的礁體種類較為複離,包括船礁、廢輪眙礁、舊車廂、林木、汽油桶、浮竹筏.煤灰礁及水泥礁等類;其中水泥礁依其構型之下同,有三角礁、雙層 框型鋼礁、半圓型積疊礁、方型礁及雙層式大型礁,近年亦將收購的老舊漁船或走私沒收之鐵殼船及FRP船礁列為礁體材料之一。 小型魚礁區亦以提供魚、貝、介類棲息場所,以達列保育及增產為目的。小型魚礁區的投礁地點均在各縣市所設之漁業資源保育區內,多為離岸 200公尺之沿岸海域,且均為體積較小之混泥土材質,已投放種類有饅頭礁、水泥柱、十字腳柱、方型礁等,另有專為九孔及龍蝦保育用的九孔礁與龍蝦礁。 |
人工魚礁的生與死
魚礁是為培育資源而建的,怎麼反而成了一個誘集魚蝦,一網「毒」盡的殺戮戰場?
台灣曾是一個魚蝦不可勝數的地方,三、四十年前;當牛羊雞鴨的價格還是高不可攀的日子裡,廉價的水產資源不知填飽了多少窮困人家的肚子,但是因為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撈以及海水汙染,生物棲息地的破壞,使得現今台灣附近的海洋中真正有經濟價值的水產生物,倖存者已經寥寥無幾了。為了紓解這個窘境,漁政單位早在民國六十五年左右就開始在全省沿海投放人工魚礁,就像是在水中為魚類建造公寓一般,希望能遏阻近海違法漁船的拖網,創造海中生物的棲地,並進而養護、增加漁業資源。
人工魚礁的種類很多,有的是廢棄的漁船,有的是特別建造的水泥塊,也有改造過的廢輪胎或電線桿,這些東西沉入海中後,就會有藻類、藤壺、牡蠣等生物附著在上面生長,吸引了許多小魚小蝦來這兒覓食、棲息、生長,然後大魚也來了,除了吃小魚以外,牠們也利用魚礁在茫茫大海中作為定位或躲避敵害的地方,於是一片原本光禿禿的海底,會因為人工魚礁──更學術化或更有環境觀念的來講應該叫做「人工棲地」──的設置而變的百物繁衍,生機蓬勃,不但創造了一個新生的海底城市,也因為各種魚蝦的移進移出,使得周遭的海域資源因而變得更為興旺豐富。
人工魚礁除了作為資源培養的特區外,也可在嚴格的管理下做有限度的利用,那就是准許漁船在礁體附近以限額、限量及特定的捕魚方式作業,通常只能用釣的,而且不得捕捉有卵的母魚及小魚,以確保此設施能達到繁殖及培養魚類的目的。其實這種管制能帶給漁民更大的利益,因為用釣的通常都是活魚,賣到市場時,價值比死魚高上好幾倍,而且周邊海域的魚產量也會相對提高,長保資源的永續經營。
但是我年來潛入台灣海域進行人工魚礁調查研究的結果,卻發現政府的良法美意,在不肖漁民的貪婪及管理的鬆散下,盡付東流,有些地區的魚礁垮了,不是因為砂土的掩埋,而是因為漁民違法炸魚,將幾十公斤的高爆炸藥投入魚礁引爆,就算能撈起一些炸死的魚賣錢,但是整個魚礁也被炸毀了,公家花了幾百萬建的礁區,只值他一天的非法收入,真不知是什麼心態,什麼邏輯?也有些礁區常遭到漁民毒魚,先將劇毒的氰酸鉀沉入魚礁後再將容器蓋子拉開,沒幾分鐘整區的魚都翻白,浮上去的死魚被撈起來,居然還能賣到市場給人吃,至於成千上萬同時毒死的小魚,就任其在海中腐爛了;魚礁是為培育資源而建的,怎麼反而成了一個誘集魚蝦,一網「毒」盡的殺戮戰場?更常見的是魚礁上纏滿了在沿岸三海里內根本是禁止使用的拖網,將整個礁區,包的像粽子一樣,層層組隔,使得生物逐漸凋萎衰亡,而終至讓一個原本熙熙嚷嚷的海底樂園成了了無生意的死城,殘敗之象,令人鼻酸。
在海洋中建設的人工魚礁,就像人類在殘害自然後告解的禱詞,讓我們有一贖前愆的機會,可惜在這個虛有其表的社會裡,人們終究難掩其表裡不一的本性,沒有享受到三天的繁盛富足,那失控的貪婪與自私,又在那看似平靜的海面遮掩下,吞噬了新的生命與希望,一座魚礁的生與死,足堪為借鏡。資料來源:方力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