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淡水的龍占以前數量多品種多.現在因濫捕魚種少了很多很多.若未加保護真怕就要絕種.未超過一斤的魚請放生此種魚對蝦子特別感興趣.所以用活蝦釣是最好的選擇.這魚的料理用蒸的特別美味.當然紅燒也是首選.
學名 |
|
![]()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 |||||
命名者 | (Forsskål, 1775) | 棲息深度 | 5 - 20 公尺 | ||||
中文名 | 單斑龍占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龍占魚科 | 經濟性 | 是 | ||||
科號科名 | F377 Lethrinidae | 食用魚類 | 是 | 大陸名 | 黑點裸頰鯛 | ||
模式種產地 | Red Sea | 觀賞魚類 | 是 | 俗名 | 龍尖、龍占 | ||
世界分布 | 印度至西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東沙、南沙 ![]() ![]() | ||||
最大體長 | 50 cm | 棲息環境 |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 ||||
同種異名 | Lethrinus azureus, Lethrinus bleekeri, Lethrinus bonhamensis, Lethrinus johnii, Lethrinus papuensis, Lethrinus rhodopterus, Sciaena harak ![]()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 ||||||
典藏標本 | ASIZP0055797 . ASIZP0055798 . ASIZP0060713 . ASIZP0063606 . NMMBP02141 . NMMSTP00398 . NMNSF00820 . NTUM00927 . NTUM02067 . NTUM02069 . NTUM07260 . ![]() ![]() ![]() | ||||||
英文俗名 | Portrait, Thumb print emperor, Thumbprint emperor, Thumb-print emperor, Blackspot emperor, Black-blotch emperor, Emperor | ||||||
瀕危狀態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中短而略鈍,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60°-70°。眼間隔凸起或幾平坦。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圓形或臼齒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側線鱗數46-47;側線上鱗列數4.5-5.5(大部分為5.5);側線下鱗列數13-14。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V或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第1軟條通常最長,但短於、等於或略長於軟條部之基底長;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背側綠褐色或灰色,腹面銀白色,體側中央在側線下方有一明顯且有時具黃緣之大橢圓黑斑,在受驚嚇或睡眠時,身體會出現若干雜斑。各鰭淡粉紅色或淡色。 ![]() |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岩礁區外緣、沼澤區、紅樹林區或海藻床的砂泥地,主要分布的深度在5-20公尺。獨居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東非、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小琉球海域。 | ||||||
漁業利用 | 一般以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方式捕獲,全年都可以捕撈到,尤其夏天特別多。屬於中型食用魚種,魚頭可以煮豆腐味噌湯,小魚可供觀賞。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