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淡水海域魚類圖鑑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鐵甲也是我的最愛!因為牠也是我釣大石班的活餌.如果遇上鐵甲大軍只要用假餌來釣.不一會兒冰箱就會爆滿.

6~~8門的假餌釣.可完全不用魚餌.

用煎的或油炸都不錯吃捏!!




學名
Rastrelliger kanagurta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16) 棲息深度 20 - 90 公尺
中文名 金帶花鯖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鯖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5 Scombr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羽鰓鮐 
模式種產地 Indi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鐵甲、媽鱟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35 cm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潟湖 
同種異名 Rastrelliger brachysoma, Rastrelliger canagurta, Rastrelliger chrysozonus, Rastrelliger loo, Rastrelliger microlepidotus, Rastrelliger serventyi, Rastrilleger kanagurta, Scomber canagurta, Scomber chrysozonus, Scomber delphinalis, Scomber kanagurta, Scomber lepturus, Scomber loo, Scomber microlepidotus, Scomber moluccensis, Scomber reani, Scomber uam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4525 . ASIZP0054579 . ASIZP0058170 . FRIP20181 . NMMBP00601 . NMMBP04470 . NMMBP04949 . NMMBP05266 . NMMBP05690 . NMMBP05691 . NMMSTP00353 . NTMP0286 . NTUM00054 (Paratype) . NTUM06839 .  
英文俗名 Rake gilled mackerel, Rake gillat mackerel, Striped mackerel, Striped makerel, Colombo cure, Chub mackerel, Mackerel, Long-jawed mackerel, Indian mackerel, Longjaw mackerel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紡錐形,側扁,橫切面橢圓形,背緣和腹緣略弧形隆起;尾柄細短,兩側在尾鰭基部各具2條小隆起脊。頭中大,稍側扁。吻鈍尖,稍大於眼徑。眼中大,位近頭的背緣,具發達之脂性眼瞼。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具1列細齒,上頜齒常退化;鋤骨、腭骨和舌上均無齒。鰓耙羽狀,第一鰓弓上之下枝鰓耙數為30-46。體及頰部被圓鱗;側線完全,沿背側延伸,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遠,其後具5-6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深叉形。體背青綠色,具1-2列黑色斑塊,體腹銀白色。體側近胸鰭下緣具一黑斑。
棲所生態 外海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有時會進入較深之潟湖區。好群游,具趨光性,有垂直移動現象。主要攝食浮游性端腳類,橈腳類及甲殼類之幼蟲。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自日本,南迄印尼,澳洲北部海域。台灣各地皆有產,尤以東部海域為甚。 
漁業利用 許多沿岸國重要之食用魚。全世界一年估計產100,000-500,000噸。一般漁法以圍網、定置網、流刺網等捕獲。煎食或紅燒皆宜,亦可加工成鹽漬品。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錫鯛又稱枋頭在淡水海域算是少量的魚種.惟獨在一種情況下會產生大咬.那就是放生團體近期在淡水海域放生所造成.

此魚可用活蝦.南極蝦釣獲.

如何煮食我就不清楚.因為釣到都賣掉所以沒吃過!

 


 

 

 

學名
Rhabdosargus sarba   
命名者 (Forsskål, 1775) 
中文名 黃錫鯛 
科中文名 鯛科 
科號科名 F378 Sparidae
模式種產地 Red Sea  大陸名 平鯛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俗名 枋頭     
棲息深度 1 - 6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否     
最大體長 80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同種異名 Austrosparus sarba, Chrysophrys aries, Chrysophrys chrysargyra, Chrysophrys haffara, Chrysophrys natalensis, Chrysophrys sarba, Diplodus auriventris, Diplodus nigrofasciatus, Diplodus sarba, Rhabdosargus auriventris, Rhadosarga sarda, Sargus auriventris, Sparus bifasciatus, Sparus bufonites, Sparus natalensis, Sparus psittacus, Sparus robinsoni, Sparus sarb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5435 . ASIZP0058737 . ASIZP0060820 . ASIZP0062229 . ASIZP0062855 . ASIZP0064668 . ASIZP0800473 . ASIZP0910473 . NMMBP00943 . NMMBP05068 . NMMBP06311 . NMMSTP00403 . NMNSF00197 . NTMP0295 . NTMP1173 .  
英文俗名 Silver sea bream, Natal stumpnose, Silver bream, Yellowfin bream, Yellow fin bream, Tarwhine, Goldlined seabream, Gold-line sea bream, Goldloned seabream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6.5-7.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軟條數11;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呈銀灰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有許多淡青色縱帶,其數目和鱗列相當。腹鰭和臀鰭顏色略黃;尾鰭上下葉末端尖,大部為深灰色,僅下緣鮮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岩礁區或礁砂交錯處,亦常進入河口沼澤域活動。幼魚時,生活於河口域,隨著成長而逐漸向深處移動。春末時為其產卵期。群居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特別是軟體動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東非、紅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船釣、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亦為台灣養殖的海水魚之一種。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花身仔在淡水算是大宗的魚類.幾乎在有沙底的海域都有它的足跡.如果大量靠岸隨便用假餌都會整串上來!淡水河口附近的魚體都不大約三指.

釣花身可用蝦仁.海蟲.魚肉.南極蝦……………..

花身仔煮湯味道有夠鮮.有機會您一定要吃喔!!

 

 

學名 Terapon jarbua
命名者 (Forssk(l, 1775)
中文名 細鱗鯻
科中文名 鯻科
科名 Terapontidae
中文俗名 花身雞魚、花身仔 
英文俗名 Crescent-banded grunter, Thornfish 
型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型。鰓蓋骨後緣具強狀棘。背鰭棘部至軟條處有深深的刻缺。體側有三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各鰭色淡,或微黃,背鰭硬棘部及軟條部各有一大型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最大體長可達30公分以上。
棲所生態 喜群棲於潮間帶至20公尺深之水域,甚至可侵入河口內,為廣鹽性魚種,屬於內河及河口砂泥底底棲性魚類。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佈於印度及西太平洋區水域。本省各地沿岸或河口區常見。
漁業利用 為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流刺網或岸邊、船釣等均可捕獲。以夏、秋兩季較多。
備註 Terapon jarbua (Forssk(l, 1775)為有效種名,Therapon jarbuus (Forssk(l, 1775)為其同種異名。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刺蔥仔在淡水海域主要在凸呷處比較會釣獲.此魚拉力可驚人.如果釣獲大隻的那可有得拔河!我喜歡和牠玩.但是還沒品嚐牠的味道!


學名
Trachinotus baillonii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Lacepède, 1801) 棲息深度 1 - 40 公尺
中文名 斐氏鯧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4 Carang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小斑鯧鰺 
模式種產地 Madagascar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卵鰺、紅鰺、油面仔、幽面仔、斐氏黃臘鰺、南風穴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蘭嶼、東沙、南沙 
最大體長 60 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Caesiomorus baillonii, Caesiomorus quadripunctatus, Trachinotus bailloni, Trachinotus cuvieri, Trachinotus jordani, Trachinotus oblongus, Trachinotus quadripunctatus, Trachynotus bailloni, Trachynotus baillonii, Trachynotus oblong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Lin & Shao(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6875 . ASIZP0060596 . ASIZP0066524 . ASIZP0801758 . ASIZP0911758 . FRIP03083 . FRIP21768 . NMMBP04524 . NTUM08188 .  
英文俗名 Small spotted pompano, Pompano, Silver pompano, Smallspotted pompano, Smallspotted dart, Small spotted dart, Swallow tail, Spotted pompano, Black-spotted dart, Blackspotted swallowtail, Dar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甚側扁,隨著成長而逐漸向後延長。尾柄短細,背腹側無肉質稜脊亦無凹槽。吻鈍。眼小,脂性眼瞼不發達。上下頜、鋤骨和腭骨均具細小的絨毛狀齒,隨著成長而漸退化;舌面一般無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16-17。側線幾呈直線狀或微波狀,無稜鱗。無離鰭。第一背鰭5-6硬棘,幼魚時,具鰭膜,隨著成長而漸呈游離狀;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形;無離鰭;尾鰭深叉,末端尖細而長。體背藍灰,腹部銀白;體側具1-5個黑色斑點橫越在側線上,但小魚無此斑點。各鰭暗色、黑色或淡黃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海礁岩底質淺水海域,但常可發現其出現於砂泥質的激浪區。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暖水域。台灣南部、東部海域於冬季至隔年的春季較亦見其蹤跩,是偶見之魚種。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流刺網及定置網捕獲。清蒸、煎食、煮湯皆宜。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黑毛在淡水海域算是稀有魚類.要用一支釣來釣獲還真的靠運氣.如果要針對黑毛來作釣.最好是用船磯的釣法較易釣獲.

 

釣黑毛主要餌料可用南極蝦.跳蟲.海蟑螂.

 

我烹調方式通常是用清蒸或煮湯.好吃耶!!


學名
Girella leonina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Richardson,1846) 棲息深度 1 - 30 公尺
中文名 黑瓜子鱲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舵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91 Kyphos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小鱗黑魢 
模式種產地 Canton, Chin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黑毛 
世界分布 日本至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46 cm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Crenidens leoninus, Girella melanichthy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典藏標本 NTMP0067 .  
英文俗名 Nibbl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頭背平直。頭短,吻鈍,唇較薄。眼中大或小。口小,口裂近水平。上頜骨大部為眶前骨所覆蓋。頜齒前端呈門齒狀,能活動,齒端呈3尖頭;兩側齒細小,1列,呈圓錐狀;鋤骨、腭骨和舌上皆無齒。體被中大櫛鱗,不易脫落;吻部無鱗,主鰓蓋上方僅1/3覆蓋細鱗,背鰭、臀鰭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側線鱗數62-66。背鰭硬棘XIV-XV(大多為XV),軟條13-16(大多為14或15);臀鰭硬棘III,軟條12-13(大多為13);尾鰭末端凹入,上下葉略尖;鰓耙數32-41。體一致為灰褐色至暗褐色;主鰓蓋後緣具黑邊;胸鰭基部有暗褐色斑,除此外全身無任何色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沿岸岩礁區,活動於中表層水域,約1-30公尺深處。日行性。屬於雜食性魚種,在冬季,近岸繁生的藻類是主食,其餘季節則以中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11-12月為產卵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日本至中國海,包括台灣在內。本省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離島等各礁區皆產。 
漁業利用 全年皆產的高價值魚類,主要漁法為定置網及手釣,由於多活動於近岸岩礁區,一般漁船較少捕獲。盛產期在冬季,北部、東北部產量較多,漁獲大多直接售予海鮮店,市場較少見。肉質細緻鮮美,清蒸、煮湯最佳,亦可做成生魚片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黃雞魚以前在淡水海域算是大宗魚種.近兩年不知為何少了許多.淡水的黃雞魚比基隆海域的肉質好了許多.通常可下錨用南極蝦釣.也可用傳統一支釣用活蝦釣.

我最愛吃黃雞魚!通常都用煎的.然後沾胡椒鹽.哇靠!帝王享受!!


將近斤級的黃雞魚是餐桌上最佳美食!


 

 

 

學名
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Risso, 1826)  棲息深度 10 - 50 公尺
中文名 三線雞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三線磯鱸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是  俗名 黃雞仔、雞仔魚、番仔加誌、黃公仔魚、黃雞魚、三爪仔 
世界分布 日本至台灣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最大體長 60 cm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Perca triline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 
典藏標本 ASIZP0055491 . ASIZP0055729 . ASIZP0055736 . ASIZP0060654 . ASIZP0061165 . ASIZP0900512 . FRIP00808 . FRIP20305 . FRIP20346 . FRIP20410 . NMMBP00096 . NMMBP00786 . NMMBP01296 . NMMBP01868 . NMMBP04001 . NMMBP04045 . NMMBP04218 . NMMBP04244 . NMMBP04245 . NMMBP04270 . NMMSTP00328 . NMMSTP01690 . NTMP0358 . NTMP0664 . NTMP0711 . NTMP0988 . NTMP1090 . NTMP1212 . NTMP1273 . NTUM01201 . NTUM01202 . NTUM01203 . NTUM06740 . NTUM06867 . NTUM07246 .  
英文俗名 Chicken grunt, Grun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無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胸鰭及腹鰭外側具腋鱗;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4-57。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I-XIV,第IV棘最長,軟條數17;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8;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背暗綠褐色,體腹白色;體側有三條暗色縱帶,但僅在幼時明顯,成魚則不顯著。各鰭灰褐色而帶黃色光澤。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暖水、高鹽度之岩礁或人工魚礁的外圍寬闊水域。通常成群優游,數量眾多,具有近海-外海洄游之習性。以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中部以南、東海至台灣。台灣四周海域之礁岩區及人工魚礁區皆可常見。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以夏季較多,以流刺網或手釣皆可捕獲,亦是休閒船釣經常上鉤的魚種。煮薑絲、味噌湯或炭烤皆不錯。水族館亦常飼養以讓人觀看其群游習性。在日本有養殖及人工放流,台灣則無。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類的石斑在夏季是釣魚人最喜歡的魚種,價錢可不便宜喔!目前相片所顯示的大約都將近一斤左右,據我所觀察此類的魚比較會聚集在一起當釣到第一條魚時保證下面還有好幾條,所以那時就要好好把握住

這種石斑我都是用活蝦釣獲,魚的拉力也相當有衝勁!如果要食用的話最適合清蒸,吃過後相信你會讚不絕口!

 







 

 

學名 Epinephelus trimaculatus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28)
中文名 三斑石斑魚
科中文名 鮨科
科名 Serranidae
中文俗名 青斑、過魚、石斑 
英文俗名 Threespot Grouper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體長為體高之3.2倍。前鰓蓋後下方之棘齒不膨大。體呈棕褐色,有許多瞳孔大小之赤棕色斑散佈全身,腹部灰白。背部有三個黑色鞍狀斑塊:第一個位於背鰭棘部末端,第二個在軟條部中央基底,第三個黑斑在尾柄上方。
棲所生態 底棲肉食性魚類,稚魚常活動於淺海,甚至於潮間帶,隨著成長而往較深處移動。
地理分布 日本南部、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台灣等地均產。
漁業利用 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於清蒸、煮湯。
備註 Epinephelus trimaculatus (Valenciennes, 1828)為有效種名,Epinephelus fario (Thunberg, 1793)為其同種異名。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石狗公在淡水淺場海域算是主要魚種,雖然他其貌不揚,但是肉質卻相當細膩甜美,唯一的缺點是牠具有神經毒性,被刺到後輕者紅腫脹痛,重者是因為體質不佳,可能造成全身發熱、暈眩,遭刺傷的地方會疼痛難耐,更重者可能則會造成休克,此時必須立即送醫,據我食用近海石班類的魚種,還是石狗公讓我豎起大拇指!(好吃好吃)石狗公適用煮湯、清蒸,有機會釣友不妨回家烹飪試吃。

 

(石狗公有幾十種,這是淡水海域其中代表)

 

(我長的很漂亮喔!)

 

 

 

 

學名
Scorpaenopsis cirrosa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Thunberg, 1793) 棲息深度 0 - 30 公尺
中文名 鬼石狗公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大陸名 鬚擬鮋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是  俗名 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薑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最大體長 23 cm  棲息環境 礁區 
同種異名 Dendroscorpaena cirrhosa, Perca cirrosa, Scorpaena cirrhosa, Scorpaena leonina, Scorpaenopsis cirrhos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Kishimoto, H.1980 .
典藏標本 ASIZP0055049 . ASIZP0056944 . ASIZP0057730 . ASIZP0057731 . ASIZP0057734 . ASIZP0058506 . ASIZP0059375 . ASIZP0059575 . ASIZP0059678 . ASIZP0062423 . ASIZP0062424 . ASIZP0065025 . FRIP01009 . FRIP03089 . FRIP21038 . FRIP21230 . NMMBP00729 . NMMBP02735 . NMMBP03165 . NMMSTP00700 . NMNSF00116 . NMNSF00415 . NMNSF00961 . NTMP0903 . NTMP1153 . NTMP1278 . NTUM01429 . NTUM03430 . NTUM03437 . NTUM03476 . NTUM03488 . NTUM03489 . NTUM03860 . NTUM03861 . NTUM06864 . NTUM08401 .  
英文俗名 Scorpionfish, Weedy scorpionfish, Weedy stingfish, Frilly scorpion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金麟鮸在淡水地區算是少數魚種.今年特別奇怪!在近海就能釣獲.很多船長都還納悶著.目前就我知道96年最大的是上來26斤.相片中這條金麟鮸是我釣獲的.當魚出水的那一瞬間會覺得此魚像是"鯉魚"因為上來的顏色是金黃色.這條金麟鮸是用大白蝦釣的.當然也可以用小捲或孔仔.金麟鮸吃餌算是非常小心.但搏魚時的拉力可算是相當有快感.


學名
Argyrosomus japonicu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棲息深度 5 - 150 公尺
中文名 日本銀身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首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日本白姑魚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巨鮸、黃姑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 
最大體長 181 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Argyrosomus antarctica, Argyrosomus hololepidotus, Nibea japonica, Nibea japonicus, Sciaena antarctica, Sciaena hololepidota antarctica, Sciaena japonica, Sciaena margaritifera, Sciaena neglec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6768 . ASIZP0063552 . FRIP00595 . NMMBP04510 . NTMP1258 . NTUM07195 . NTUM07342 . NTUM07343 . NTUM07345 . NTUM07346 . NTUM07352 . NTUM07400 . NTUM07401 .  
英文俗名 Silver jewfish, Salmon, Schoolies, School jew, Soapies, Southern meagre, Silver croaker, River kingfish, Daga salmon, Croaker, Butterfish, Kob, Japanese meagre, Kingfish, Mulloway, Jewfish, Kingy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約等於下頜,或略短;上頜骨後緣達瞳孔之後;上頜最外列齒擴大,但不為犬齒狀,前端中央無齒,左右側齒間斷不連續,下頜齒內列齒擴大,亦不為犬齒,前端中央無齒; 吻緣孔5個,圓形中央緣孔在吻緣葉上方,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吻緣葉完整不被分割; 吻上孔3個,圓形呈弧形排列; 頦孔6個,中央4孔呈梯形排列,前端2孔較小,位置較近,後端內側頦孔較大,距離較遠,外側孔大,略呈三角形。鼻孔2個,卵圓形後鼻孔約為圓形前鼻孔的兩倍大。眼眶下緣伸達前上頜骨頂端水平線。前鰓蓋後緣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最長鰓耙為鰓絲的2/3。吻端、眼周圍及頰前部為圓鱗,餘被櫛鱗;臀鰭基及背鰭軟條基有列鞘鱗,尾鰭基部有幾列小圓鱗。背鰭基起點和腹鰭基起點上下相對;胸鰭末端不及背鰭軟條部;尾鰭末緣上半葉凹入,下半葉圓弧突出,略呈「S」型。耳石為銀身型,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呈「J」字型,末端不及耳石外緣。腹腔膜無色,胃為卜字形,腸為2次迴繞型,幽門垂8個,鰾為銀身型,附枝24-30對,不延伸至頭部,僅有腹分枝而無背分枝。體為銀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有由背向前下傾斜的褐色斜紋;背鰭褐色,軟條部末緣深褐色;臀鰭及腹鰭褐黑色;尾鰭褐色,末緣較黑;胸鰭褐色;口腔內白色,外緣黃色;鰓腔褐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河川下游、河口區、礁石區、海灘區及深達150公尺的大陸棚區。主要以魚、蝦、蟹及蠕虫等等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北至韓國,南至澳洲等。本省分布於南部、北部、西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等。 
漁業利用 是本省拖網漁業之重要漁獲物之一,經濟價值高。肉質佳,糖醋、清蒸皆宜。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Mar 20 Tue 2007 07:45
  • 海鱺

海鱺在淡水我們戲稱為火車頭,因為牠的拉力十足!!爆發力強!!中到大海鱺時,魚會一直向外衝,有時操控不佳便立刻斷線,海鱺淡水海域三年前還算大宗魚類,後來因為數個颱風侵襲破壞了海鱺的生態棲息,所以這三年來,海鱺似乎在淡水地區消失掉,今年突然開始靠近淡水近海,感覺上讓淡水的生態又恢復了生機...釣海鱺可用活蝦或小捲及路亞,依經驗判斷以大活蝦最能吸引海鱺上鉤,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到淡水來試試手氣: )或許你能拉到超級火車頭!!!


 





 

學名
Rachycentron canadum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66) 棲息深度 0 - 200 公尺
中文名 海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鱺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2 Rachy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軍曹魚 
模式種產地 Carolina, U.S.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海麗仔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200 cm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Apolectus niger, Centronotus gardenii, Centronotus spinosus, Elacate atlantica, Elacate bivittata, Elacate canada, Elacate falcipinnis, Elacate malabarica, Elacate motta, Elacate nigra, Elacate pondiceriana, Gasterosteus canadus, Meladerma nigerrima, Naucrates niger, Rachicentron canadum, Rachycentrodon canadum, Rachycentron canadus, Rachycentron typus, Rachycentrum canadum, Scomber niger, Thynnus canad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 
典藏標本 ASIZP0058692 . ASIZP0062510 . ASIZP0063496 . ASIZP0064672 . ASIZP0066125 . ASIZP0066500 . ASIZP0066549 . ASIZP0800056 . ASIZP0801355 . ASIZP0801356 . ASIZP0801357 . ASIZP0900518 . ASIZP0900519 . ASIZP0910056 . ASIZP0911355 . ASIZP0911356 . ASIZP0911357 . FRIP21045 . NMMBP05848 . NMMBP06300 . NMMBP06348 . NMMBP06525 . NMMBP06669 . NMMSTP00774 . NMNSF01015 . NTMP1204 . NTMP1218 . NTMP1229 . NTMP1357 . NTUM06221 . NTUM06765 . NTUM06788 . NTUM06843 .  
英文俗名 Runner, Prodigal son, Sergeant fish, Sergeantfish, Crabeater, Black salmon, Cubby yew, Cabio, Black king fish, Cobia, Black kingfish, Cod, King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近於圓柱狀。頭部平扁而寬;口裂水平位,開於吻端。上下頜有寬絨毛狀齒帶;鋤骨、腭骨及舌面均具微細之齒。眼小,有狹窄的脂性眼臉。體被細鱗,埋於厚皮膚之下。側線在前方略有彎曲;尾柄兩側無隆起稜脊。有擬鰓;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鰓被架7;鰓耙短。背鰭硬棘短且分離,約略可完全收藏於溝內;軟條部前方鰭條高而略呈鐮刀狀。臀鰭與背鰭軟條部相對,但略短。體背部深褐色,腹部淡而略帶黃色;體側具顯明的二條銀色縱帶,幼魚時,在此帶之上方更有一淡色縱帶,二帶之間則為黑色。各鰭紅褐色至深褐色;尾鰭具白緣。
棲所生態 日行性之洄游魚類。幼魚時,外形及姿態酷似長印魚,且會隨著大型的鯊、魟魚等一同游動,以大型魚吃剩的碎屑為食。隨著成長,身上花紋會變淡,且轉為掠食性,以魚及甲殼類為食。活動之水域極廣,除了大陸棚區外,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但東太平洋區除外。本省各地海域及離島之澎湖均有分布,尤以東部海域產量最多。 
漁業利用 每年3-5月為主要捕獲季節,盛漁期在清明節前後。一般以底拖網、流刺網、一支釣及延繩釣捕獲。為台灣西南部海域及東部地區重要的漁獲。若為船釣、遊釣時,則以晨昏為最佳釣獲時刻。現在已能箱網養殖,經濟價值高,可製生魚片或切片鹽燒、煎煮,肉質鮮美。 

標本號: ASIZP0800056 標本部位: 尾柄肌肉 


 按我可以看大圖!

學名: Rachycentron canadum 標本體長: 187mmSL
命名者: (Linnaeus, 1766)   標本體重:  
中文名: 海鱺  標本模式:  
科號: F362(342 ) 保存溫度: -196度C 
科名: Rachycentridae 標本尾數:
採集日期: 2004/7/19     採集地點: 宜蘭,大溪  採集方法: 底拖網 
採集深度: 300-600  採集者: 李柏鋒  鑑定者: 葉信明 
發育階段: Adult  保存方式: 液態氮冷凍保存 
採集經度: 121.9E 採集緯度: 24.94
資料輸入日期: 2004/7/19  最後更新日期: 2004/8/6 
同源標本: ASIZP0064672     ASIZP0910056       (取自同一條魚)
備註: Fresh Class: A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Feb 10 Sat 2007 07:17
  • 鮸魚

鮸魚是淡水冬季主要魚種,可以在沉船、人工魚礁、保護礁、天然礁釣獲,所使用的餌料是…活大白蝦和小捲為主魚鉤多半用子母勾古時候人在說【有錢吃鮸,沒錢免吃。】這樣就知道鮸魚是經濟價值超高的魚類,鮸魚通常的料理是用清蒸,我自己到覺得任何吃法都不錯,煮湯、生魚片、紅燒…總之,都好吃啦!想吃嗎?!趕快釣一條來嚐嚐吧!!



學名
Miichthys miiuy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Basilewsky, 1855) 棲息深度 15 - 70 公尺
中文名 鮸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首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鮸 
模式種產地 Chin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鮸仔、敏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東北部 
最大體長 70 cm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Argyrosomus miiuy, Miichthys imbricatus, Nibea imbricata, Otolithus fauvelii, Sciaena miiuy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典藏標本 ASIZP0060418 . ASIZP0063556 . NMMBP06674 . NTUM00859 . NTUM00860 . NTUM07211 . NTUM07242 . NTUM07402 . NTUM07456 .  
英文俗名 Mi-iuy croak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約等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眼眶後緣之後;上頜最外列齒擴大為犬齒,左右側齒連續不間斷,下頜齒內列齒擴大為犬齒,下頜前端齒聚成一撮; 吻緣孔5個,直縫形的中央緣孔在吻緣葉上方,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吻緣葉完整不被分割; 吻上孔3個,孔如針尖般細小;頦孔4個,呈四方排列在頤縫合周圍,前2孔較後2孔大。鼻孔2個,長圓形後鼻孔較圓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緣達前上頜骨頂端水平線。前鰓蓋後緣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吻端及眼下為圓鱗,餘皆被櫛鱗,背鰭軟條近基部1/3具小圓鱗,尾鰭1/2佈滿小圓鱗,臀鰭基部有3列小圓鱗。耳石長圓形胸鰭基上緣點在鰓蓋末端下方;腹鰭基起點在胸鰭基上緣點後,背鰭基起點後;尾鰭楔形。 腹腔膜淺褐色,胃為卜字形,腸為2次迴繞型,幽門垂5個,鰾為鮸魚型,前端不突出,附枝34-35對,均具背分枝及腹分枝。體為褐色;背鰭棘部褐色,末緣深褐色,軟條下半部褐色,上半部黑褐色,鰭中央有列深褐色點線;尾鰭褐色,末緣較深;臀﹑腹及胸鰭褐色;口腔內橙黃色;鰓腔具橙色及褐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水域,大多棲息於中底層水域,水深約在15-70公尺之間。厭強光,喜混濁水流,黎明、黃昏或大潮時多上浮,白晝或小潮則下浮至底層。主耍以小魚及蝦蟹等甲殼類為食。生殖季節在初夏,會群聚洄游至島嶼、內灣的近岸淺水域,秋冬則游入較深海域或南下越冬。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中國大陸沿海、台灣及日本等。本省各地均產,以東北部及西北部產量較大。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延繩釣。冬春之際產量較高。肉質含脂量高,味鮮美,油炸、清蒸、煮食皆宜。是相當受歡迎的食用魚。常可大量捕獲,是重要的經濟魚種。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淡水海域已經算是稀有的魚類,平常在夏天都能釣到少量的漁獲冬季有時也會來插花,肉質相當甜美適合清蒸算是高級魚種~

 

 

 

 

 

 





學名
Choerodon azurio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1) 
中文名 藍豬齒魚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模式種產地 Japan  大陸名 藍豬齒魚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俗名 四齒仔、西齒、簾仔、寒鯛     
棲息深度 7 - 8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是     
最大體長 40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同種異名 Choerops azurio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 
典藏標本 ASIZP0054637 . ASIZP0055478 . ASIZP0059668 . ASIZP0060279 . ASIZP0063807 . ASIZP0063808 . ASIZP0063809 . ASIZP0063810 . ASIZP0063811 . ASIZP0063812 . ASIZP0064654 . ASIZP0064655 . ASIZP0064656 . ASIZP0065274 . ASIZP0065787 . ASIZP0066036 . ASIZP0066315 . ASIZP0066659 . ASIZP0800658 . ASIZP0800995 . ASIZP0800996 . ASIZP0801792 . ASIZP0910658 . ASIZP0910995 . ASIZP0910996 . ASIZP0911792 . NMMBP00584 . NMMBP00586 . NMMBP00595 . NMMBP04237 . NMMBP04283 . NTMP0554 . NTMP0991 . NTMP1118 . NTMP1188 . NTMP1306 . NTUM01245 . NTUM03304 . NTUM04705 . NTUM04706 . NTUM04707 . NTUM05768 . NTUM06213 . NTUM06668 . NTUM07124 .  
英文俗名 Scarbreast tuskfin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頭部背面輪廓圓凸,頭前端與吻部成一大傾斜角度。上下頜突出,前端具 4大犬齒,上頜兩側具擴大犬齒。D. XIII,8;A. III,11;P. 16;L.l. 27-29;l.tr. 3-4/9-10;背鰭連續;尾鰭稍圓形。側線連續,呈圓弧狀;頰部與鰓蓋被鱗。體呈淺紅褐色,胸鰭上方有2條斜向背鰭基部的相鄰斜帶,其中前方一條顏色為黑至暗褐色,另一條則為白至粉紅色。幼魚全身都是紅褐色,斜帶乃隨成長而出現。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岸礁區,水深約7-80公尺的海域。以底棲性生物為主食,由於有著二對尖銳犬齒,所以可以輕易咬碎厚厚外殼的貝類及甲殼類等。它們白天覓食,夜晚藏身於隱密的岩蔭或岩穴之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韓國半島、日本、台灣及中國海。本省各地海域及離島均有分布,但以澎湖及台灣北部、東北部較多。 
漁業利用 中大型之隆頭魚,以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較有可能捕獲。可被當作觀賞魚,亦可食用,產量頗多。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黃鰭鯛(赤翅仔)戲稱吳郭魚是一種群聚的魚,在淡水主要用的釣餌是沙蝦,台北港的漁民則是用鬍鬚蝦,其實用小捲、海蟲、南極蝦都可以釣獲,此魚在淡水地區大的可釣獲到一斤多的體型,釣法以一支釣(敲擊釣)及散尾釣為主,我最喜歡的料理是用煎的沾一些胡椒鹽挖哩勒~棒極了!好吃!

學名
Acanthopagrus latu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Houttuyn, 1782) 棲息深度 3 - 50 公尺
中文名 黃鰭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8 Spar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黃鰭棘鯛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黃鰭、赤翅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50 cm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同種異名 Acanthopagrus datnia, Chrysophrys datnia, Coius datnia, Mylio latus, Sparus l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Liu, F.-G. etc.1980 . Akazaki, M. etc.1982 . Lee, S.-C.1983 .
典藏標本 ASIZP0055321 . ASIZP0055459 . ASIZP0055460 . ASIZP0055592 . ASIZP0055606 . ASIZP0055633 . ASIZP0058736 . ASIZP0058797 . ASIZP0060826 . ASIZP0062228 . ASIZP0062796 . ASIZP0062843 . ASIZP0062907 . NMMBP00159 . NMMBP04294 . NMMBP05278 . NMMBP05872 . NMMSTP00424 . NMNSF00198 . NTMP1203 . NTUM01342 . NTUM01343 . NTUM01344 . NTUM01347 . NTUM02007 . NTUM04850 . NTUM06714 . NTUM06739 . NTUM06861 . NTUM07493 .  
英文俗名 Yellow-finned black porgy, Yellow fin seabream, Yellow seabream, Yellow sea bream, Yellowfin seabream, Japanese silver bream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3.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灰白至淡色,體側具金黃色之點狀縱帶;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背鰭灰色至透明無色;胸鰭、腹鰭及臀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鮮黃色,有時在鰭膜間具黑紋;尾鰭灰色具暗色緣,下葉具黃色光澤。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在泥地或砂質底地形之陸棚或沿岸海域,會進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幼魚時期棲息在灣內平緩之半淡鹹水域。以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其他小魚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本省於北部、東北部及西部較為常見。 
漁業利用 本種為高級食用魚,可為流刺網、延繩釣、一支釣等漁法所獲,亦為本省沿海養殖的魚種之一。肉味鮮美,炭烤、清蒸、紅燒、煮湯皆不錯。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Jan 07 Sun 2007 07:19
  • 白格



 


說到白格我的口水就不停的流,因為太好吃了!目前我釣的白格紀錄是6斤多在天然礁和人工魚礁釣獲的魚體都比一般的海域大,所用的魚餌可用沙蝦、白蝦、藍蝦或是小捲,以活蝦釣獲的機率最大,釣獲白格時拉力特別強,他的戰鬥力堪稱頂級,此魚的料理法清蒸和紅燒特別有味道!



 

學名
Acanthopagrus australi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Günther, 1859) 棲息深度 3 - 50 公尺
中文名 澳洲黑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8 Spar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澳洲棘鯛 
模式種產地 Australi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黑格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65 cm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同種異名 Chrysophrys australis, Roughleyia australis, Sparus austra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Lee, S.-C.1983 .
典藏標本 ASIZP0056621 . ASIZP0056622 . ASIZP0062788 . NMMSTP01692 . NTMP0922 . NTMP1174 . NTUM00932 .  
英文俗名 Sea bream, Silver bream, Yellowfin bream, Surf bream, Australian sea bream, Eastern black bream, Black bream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5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4.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為銀灰色,體側鱗片基部色暗,形成點狀縱帶;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各鰭黃色或乳白色,背鰭及尾鰭具黑緣;臀鰭鰭膜有時具黑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在泥地或砂質底地形之陸棚或沿岸海域,會進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幼魚時期棲息在灣內平緩之半淡鹹水域。以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其他小魚為主食。 
地理分布 目前已知僅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區,為澳洲之特有種。台灣及日本的標本仍需求証。Nakabo(2002)將本種暫記載為(Acanthopagrus sp.)。 
漁業利用 本種為高級食用魚,可為流刺網、延繩釣、一支釣等漁法所獲。肉味鮮美,炭烤、清蒸、紅燒、煮湯皆不錯。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淡水都叫牠帕頭仔,桃園以南統稱春子,這是一種相當好釣的魚種,只要餌在面前一定拼命的吃!是石首魚科的魚種,常和鮸魚混在一起遊玩,魚群聚集大咬時常常滿弓讓釣友釣的樂開懷,帕頭仔適合煎、紅燒、雖然價格便宜但還是粉好吃呦!




 

學名
Johnius distinctus   
命名者 (Tanaka, 1916) 
中文名 鱗鰭叫姑魚 
科中文名 石首魚科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
模式種產地 Nagasaki fish market, Japan  大陸名 鱗鰭叫姑魚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俗名 春子     
棲息深度 3 - 4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否     
最大體長 20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同種異名 Johnius tingi, Pseudosciaena tingi, Sciaena distincta, Waku ting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Fishbase(2003) 
典藏標本 ASIZP0058706 . ASIZP0058871 . ASIZP0063557 . ASIZP0065793 . ASIZP0065801 . ASIZP0065819 . ASIZP0066151 . ASIZP0801163 . ASIZP0801164 . ASIZP0801165 . ASIZP0801168 . ASIZP0911163 . ASIZP0911164 . ASIZP0911165 . ASIZP0911168 . FRIP01242 . NMMSTP01670 . NMNSF00317 . NMNSF00476 . NMNSF01246 . NTMP0102 . NTUM00864 . NTUM00866 . NTUM00874 . NTUM07164 . NTUM07165 . NTUM07166 . NTUM07167 . NTUM07168 . NTUM07169 . NTUM07206 . NTUM07207 . NTUM07216 . NTUM07220 . NTUM07221 . NTUM07223 . NTUM07261 . NTUM07290 . NTUM07309 . NTUM07310 . NTUM07350 . NTUM07414 . NTUM07424 . NTUM07425 . NTUM07609 . NTUM07616 .  
英文俗名 Croak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吻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瞳孔後緣下方;上頜齒最外列齒較大,約9-10枚,餘內列齒3-5列,均細小,下頜齒最內列齒較大,餘均細小;吻緣孔5個,中央緣孔為半圓形側裂孔,吻緣葉分成3片狀; 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形呈弧形排列,左右各有一外側上孔,孔小為裂縫型孔;頦孔為似5孔型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 鼻孔2個,前鼻孔為圓形,後鼻孔較大為圓錐形。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 鰓耙短小。頭部除眼後頭頂部外皆為圓鱗,身體被櫛鱗,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佈滿小圓鱗。耳石為叫姑魚型,印跡頭區半圓形,尾端擴大為圓錐形。胸鰭基上緣點在背腹鰭基起點前,鰓蓋後下方;尾鰭楔形。 腹腔膜為黑色,胃為卜字形,幽門垂9- 10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叫姑魚型,附枝16對。 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色;自胸鰭基後,體中央具一2-3列鱗片寬的銀白色帶,沿側線另具一細銀白色帶;背鰭軟條基下方具一2鱗片寬的銀白色帶;背鰭棘部中央為白色,末端黑褐色,軟條部中央為白色,末端褐色;尾鰭黃褐色;臀鰭及腹鰭澄黃色;胸鰭淺褐色,鰭基內緣具一褐色腋斑;鰓蓋青紫色;鰓腔褐色;口腔白色。以前所記載之丁氏叫姑魚(Johnius ting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大多棲息於淺水域,水深約在1-40公尺之間,會進入河口區。一般在底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夜行性。鰾能發聲,尤其在生殖期間,聲音特別響,發出喀喀聲,有如蛙鳴。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沿海、台灣、韓國及日本等。本省分布於西部及北部沿海。 
漁業利用 是本省拖網漁業之漁獲物之一,經濟價值高,終年可用底拖網捕獲,在水暖花開的春、夏季是盛產的高峰期。肉質佳,糖醋、清蒸皆宜。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金線鰱在淡水海域目前算是很少的品種,原因當然不外乎污染以及台北港建造後造成魚的棲息地嚴重破壞,據老前輩說,以前金線鰱數量多的嚇人,隨便釣都有幾十斤!現在,要釣到只能碰運氣金線鰱的肉質算是優等的,不管是油炸或是煮湯,你都會豎起大拇指!釣金線鰱用的餌可用蝦肉、鬍鬚蝦、海蟲,算是雜食類的魚種。

     

 

 

學名
Nemipterus japonicu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91)  棲息深度 5 - 80 公尺
中文名 日本金線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線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6 Nemipter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日本金線魚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金線鰱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澎湖 
最大體長 32 cm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Cantharus filamentosus, Coryphaena lutea, Dentex blochii, Dentex striatus, Dentex tambulus, Heterognathodon flaviventris, Sparus japonicus, Synagris flavolinea, Synagris grammicus, Synagris japon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5346 . ASIZP0055432 . ASIZP0055433 . ASIZP0060828 . ASIZP0063649 . ASIZP0064774 . ASIZP0800427 . ASIZP0910427 . FRIP00732 . NMMBP03800 . NMMBP04938 . NMMBP04939 . NMMBP05016 . NMMBP05017 . NMMSTP01574 . NMNSF00852 . NTMP0642 . NTUM07574 .  
英文俗名 Threadfin, Bream, Japanese threadfin bream, Melon coa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側扁;頭端略尖,頭背呈弧形,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後上角具無銳棘,下緣平滑,上緣不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上頜具4-5對犬齒,不呈水平突出;鋤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齒。前鰓蓋後緣平滑,頰鱗 3列。第一鰓弓鰓耙數14-17。體被大櫛鱗。背鰭連續而無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 7;胸鰭非常長,末端達臀鰭硬棘部;腹鰭中長,達肛門;尾鰭上下葉先端呈尖形,上葉呈絲狀延長。體呈粉紅色,腹面銀白,體側有11-12條黃色縱線;側線起始處下方具一帶紅色光澤的黃斑。背鰭淡白,鰭外側黃色而具紅緣,基部具一條向後逐漸寬大的淡黃色縱帶;臀鰭淡白,具數條破碎的淡黃色縱帶;尾鰭淡粉紅色,上葉先端為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的水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深。主要覓食甲殼類、頭足類或其他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北至日本琉球列島,南至印尼、菲律賓。本省分布於西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底拖網或延繩釣等漁法捕獲,魚肉細嫩,可用油炸、清蒸皆美味可口。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星雞魚在淡水我們都叫牠石鱸(厚厚鱸仔)!在淡水近海沙地或河口均能釣到這種魚,通常都用鬍鬚蝦或小捲海蟲釣獲,在人工魚礁區還可釣到斤級以上的體型,此種魚也是群聚的相當好釣!其肉質相當美味,尤其煮湯堪稱魚湯極品!!




 

 

學名
Pomadasys kaakan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0) 棲息深度 4 - 75 公尺
中文名 星雞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點石鱸 
模式種產地 Arian R, Coupang [Kupang], Timor; Pondicherry and Mah? Indi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雞仔魚、石鱸、厚鱸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 
最大體長 80 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同種異名 Pomadasys hasta, Pomadasys kakaan, Pomadasys nageb, Pristipoma kaakan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  Lee, S.-C.1985 .
典藏標本 ASIZP0055341 . ASIZP0055750 . ASIZP0055805 . ASIZP0059364 . ASIZP0060078 . ASIZP0060754 . ASIZP0061976 . ASIZP0061996 . ASIZP0062895 . ASIZP0064243 . ASIZP0065094 . ASIZP0065790 . ASIZP0800461 . ASIZP0801103 . ASIZP0900131 . ASIZP0900449 . ASIZP0900468 . ASIZP0910461 . ASIZP0911103 . NMMBP02025 . NMMBP02633 . NMMBP02750 . NMMBP03968 . NMMBP06312 . NMMBP06313 . NMMSTP00481 . NMNSF00215 . NMNSF00379 . NMNSF00480 . NMNSF00582 . NTMP0163 .  
英文俗名 Silver grunt, Common javelinfish, Javelin grunter, Javelin grun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型,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一長而深的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1-52。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V棘最長,軟條數13-15;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7;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內凹形。體呈銀白色,背部呈銀灰色,幼魚時,胸鰭以上有6-7條黑色點狀橫帶,背鰭亦具黑色斑點,隨著成長,斑點逐漸不明顯,頭部和尾鰭則逐漸轉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岸海域,深可達75公尺以內,對於低鹽度之容忍度高,可生活於河口沼澤區。以小魚、蝦、甲殼類或砂泥地中的軟體動物為主食。冬天時會游入河口域產卵。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波斯灣及紅海,北到台灣,南至澳洲。台灣分布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但以夏秋之季較多,可利用流刺網、拖網或延繩釣漁法捕獲。肉味鮮美,適合油煎或煮薑絲湯。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紅魚是高經濟價值魚種,市價每斤約800元,在淡水海域也是因棲息地遭破壞數量減少許多,此種魚會小型群聚,吃流水特別重流水一到吃餌乾脆拉力超強,最好以五號到八號卡夢線釣,釣法可用敲擊釣和散尾釣,魚餌可用活沙蝦或白蝦,小小捲及南極蝦。

學名
Lutjanus stellatu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Akazaki, 1983 棲息深度 0 - 30 公尺
中文名 白星笛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星點笛鯛 
模式種產地 Miyazaki, Japan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花臉、紅魚、白點仔、黃翅仔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綠島 
最大體長 55 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Randall, J. E. and P. Gueze1980 . Anderson, W. D., Jr.1981 . Akazaki, M.1983 .
典藏標本 ASIZP0055900 . NMMBP00643 . NTMP0886 . NTUM05664 .  
英文俗名 Star snapper, White-spotted snapp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而高。兩眼間隔平坦。前鰓蓋缺刻及間鰓蓋結顯著。鰓耙數15-17。上下頜具細齒多列,外列齒稍擴大,上頜前端具2-4犬齒,內列齒絨毛狀;下頜具一列稀疏細尖齒,後方者稍擴大;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無突出部;腭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背鰭鰭條部及臀鰭基部具細鱗;側線上方的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的鱗片則與體軸平行排列。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明顯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X,軟條14;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尾鰭內凹。體一致呈紫褐色,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小白點,吻端有一藍色斜帶。
棲所生態 棲息於礁石或岩石底的海域;大都獨游或小群游動。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香港附近海域。本省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見之食用魚,主要利用延繩釣捕獲。適宜紅燒或煎食。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我今年釣獲第一條厚唇仔,幾位好朋友戲稱叫網球拍,幾年前,淡水近海要釣獲此魚非常簡單,近年來因污染天氣變化職業漁民濫捕造成魚種日亦銳減,厚唇仔釣獲時爆發力十足,其肉質也相當甜美算是相當好的對象魚。

 

學名
Plectorhinchus vittatus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2 - 25 公尺
中文名 東方石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東方胡椒鯛 
模式種產地 Japan  觀賞魚類 是  俗名 打鐵婆、花身舅仔、六線妞妞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綠島、南沙 
最大體長 86 cm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Bodian cuvier, Perca vittata, Plectorhinchus orientalis, Plectorhynchus vittatus, Plectorinchus vitt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Lee, S.-C.1985 .
典藏標本 ASIZP0059112 . ASIZP0063497 . FRIP21199 . NMMBP00636 .  
英文俗名 Oriental sweetlips, Sweetlips, Grun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7-10+1+17-20。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6-60。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I,軟條數19-20;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體灰白色,體側共有6條由吻端至體後部之暗褐色寬縱帶,而腹部之縱帶較窄。各鰭淡黃色至淡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散布有黑褐色之斑點;胸鰭基部具黑褐色斑;腹鰭外側鮮黃色,內側淡白色,基部紅色。幼魚體及各鰭呈褐色而有大型白色斑塊散布其中。以前所記載之條紋石鱸(Plectorhinchus lineatus)為本種之誤鑑。東方石鱸P. orientalis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向海之珊瑚礁區域。屬於夜行性動物,主要以小蝦、小魚、蠕蟲及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達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亞。本省西部、東部及綠島海域等均見。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多半在礁區手釣或潛水魚槍捕獲,食用方法以煮湯或紅燒皆適宜,為高經濟價值魚類。幼魚可作為水族缸中的觀賞魚。 

 

士官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